11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指出,支持民营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第三方服务商建设综合性数字赋能平台,打通产业链供应链数据堵点,开展跨领域数据融合应用,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数字化转型。加快培育一批面向民营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服务商,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支持更多民营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升级改造。
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数据局数字经济司副司长陆冬森指出,数字化转型正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拓展和演进,呈现由政策驱动向价值驱动、内部个体向产业链协同、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的鲜明特征。《若干措施》的出台,进一步释放了国家支持民间资本参与产业链数字化重构的强烈信号,为民营资本深耕产业互联网、布局数字赋能平台提供了坚实政策支撑。
一、双轮驱动筑基,构建产业链数智化转型生态体系
蓝源资本创新性提出通过“产业互联网第四方共享平台+产业链基金”双轮驱动模式,以“六链”创新体系为核心,打通供应链、金融链、人才链、技术链、服务链、数据链,通过“十个一”工程化落地,整合“政、产、学、研、工、贸、资、用、介、媒”十维度资源,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与《若干措施》支持链主企业建平台、育生态的要求高度契合。
在平台建设层面,蓝源资本聚焦陶瓷、汽车、餐饮等重点产业,先后在全国多地打造了“众陶联”“众美联”“众车联”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平台型总部经济案例。其中,众陶联是党的十九大政论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唯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案例,荣获2023全球数商大会“2023年度优秀数据服务商”奖;2023年“众陶联交易证据链证书”产品在广州数据交易所挂牌,成为广东省首家开发产业数据产品并进场交易的民企,服务客户超1200个,交易破万笔,数据收入超3100万元,为产业超78亿交易提供数据服务,辅助完税超8亿元,2025年5月入选商务部《数智供应链案例集》,仅用8年时间成长为1000亿级平台。众车联2023年获评工信部中小企业“链式”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在资本赋能层面,先后组建了浙江、上海、江苏、河南等10余只省市级政府引导基金和华建、汇富、蓝洋、蓝湖、蓝源创新天使等10多支社会型基金。目前,管理着近200亿元签约规模政府引导基金和社会股权投资基金,先后直接或间接投资200多个项目,已有美诺华、中大力德、震裕科技、福尔达等14个项目成功登陆国内主板资本市场和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为产业链培育了一批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链主企业。
二、平台赋能增效,破解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困境
《若干措施》强调要加快培育面向民营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服务商,深入实施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蓝源资本立足第四方共享平台定位,构建起成体系、成建制、可复制的数智化转型服务体系。在云南,蓝源资本投资建设了“云茶联”“云咖联”“云药联”“云贸联”等一批“云字辈”云南特色产业链数智化第四方共享平台,助力云南特色产业链数智升级,打造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资本“五新经济”;在江西,乡村振兴普惠金融小微企业数字化服务平台赣微联平台整合县域小微商户数据资源,已协助企业获取3000余万元贷款支持,有效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经营成本高的痛点。这些平台通过跨领域数据融合应用,让中小企业深度融入产业链数字化生态,实现转型成本降低与经营效率提升的双重成效。
三、标杆引领示范,激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生动力
蓝源资本打造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已成为各地推进特色产业链转型升级的标杆案例,其核心经验在于深度契合国家发展导向,以“平台+基金”双轮驱动为支撑,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相结合,通过数据要素赋能产业链资源优化配置。
在具体实践中,不同领域的标杆平台形成了可复制的示范经验:众陶联平台整合陶瓷产业上下游企业,通过数据赋能实现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物流配送全流程数字化,带动产业整体降本增效;众美联聚焦餐饮产业链,构建从食材采购到门店运营的数字化服务体系,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发展。这些实践响应了《若干措施》中“支持链主企业带动中小企业进入转型生态”的要求,通过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激活了民间投资在产业升级中的潜力,形成“平台赋能产业、产业吸引投资、投资反哺创新”的良性循环。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蓝源资本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要求,聚焦产业链数智化转型核心需求,优化双轮驱动模式,在更多重点产业布局数字赋能平台,扩大产业链基金投资覆盖面,培育链主企业。通过持续深化“平台+基金”协同效应,推动数据要素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更多民营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升级,为促进民间投资增长、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以实际行动践行民营资本服务国家战略的责任与担当。